“富二代”是近年出现的新名词,用以形容80年代出生、继承上亿家产的富家子女。“开直升机去学校”、“炫富”、“飙车”,这些“富二代”的举动常引起众议,而亮相香港的亚洲百名“富二代”参加如何保全自己财富的培训班更让人啼笑皆非。到底要如何培养“富二代”,不妨借鉴下以下商界名人的方法。
授之以鱼
不如授之以渔
这些商界奇才的教育方法看起来惊人的相像,都坚持让孩子去过平凡的生活,培养他们的独立能力。“石油大王”洛克菲勒、“金融巨子”摩根,还有著名的爱国华侨、企业家、教育家陈嘉庚等等,都拥有巨额的财富,但是他们并未将财富留给子女,却回馈了社会,留给孩子的是培养出的独立精神。这些做法看来虽有些残酷,但绝对是理智的。科威特的教育家穆尼尔·纳素夫说过:“独立能力是人生的基础。”
“授之以鱼,不如授之以渔”,也许正如李嘉诚所说,做一个简朴、不畏艰难并有社会责任感的好人,是成为一个成功之人的前提。
沃伦·巴菲特:
可以做任何事,但不要停止工作
彼得·巴菲特是美国“股神”沃伦·巴菲特之子,他在《人生由你打造》一书中说,在他19岁时,他的父亲出售了一处农场,将收益转化为伯克希尔·哈撒韦公司的股份送给了他。彼得将股份卖掉,换了约9万美元(现在大约折合7200万美元)并离开了学校。沃伦·巴菲特并没有干涉儿子对这笔并不丰厚,但够用的财产的运用,只是告诉他“这些钱可以做任何事,但不要停止工作。”
来到旧金山,彼得独自建立了工作室,开始从事音乐事业,依靠这笔钱,他渐渐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,成为一名荣获艾美奖的音乐人、作曲家和制作人。“如果当初我不是必须面对无米为炊的生活,我可能无法继续沿着自己选择的路走下去。”他在书中写道。
比尔·盖茨:
培养独立性,须自己去经历
比尔·盖茨的名字家喻户晓,这位世界首富是电脑天才也是经商天才,想必他的教育经历和育儿方法都可以给人以启发。
比尔·盖茨的父母和外祖母一直坚持循循善诱的启蒙教育,从小鼓励他读书,并可随意翻阅家里藏书。日久,他养成了边读边思考的习惯,并把想法随时记在日记本里。但盖茨也不是书呆子,他的外祖母经常和他做智力游戏,鼓励他“使劲想!”外出散步时,他们会交流下棋的技术或看某篇佳作的感想,让他不断创新、不断思考。
盖茨的父母也没把他看作私产,他们尽可能地提供给他各种机会,寻找适合他天分发展的社团与学校。当盖茨决定要放弃哈佛学业,去创办计算机公司时,他们平静地交流,最终父母尊重了盖茨的意愿,才成就了如今的比尔·盖茨。
现已为人父的盖茨,从孩子一出生,就这样告诉太太:“除了给孩子喂奶,其余时间不必管她。”盖茨认为,让孩子成为优秀的人,关键是培养他的性格,而非培养他的学问。培养性格最重要的一点,是培养独立性及生存能力。
孩子上学*一天,盖茨亲自领她去学校报到,送进教室后他对孩子说:“今天你已经认识学校的路了,明天起,爸爸、妈妈不会再接送你了,一是没时间,二是没必要。”从此,哪怕是刮风下雨,或顺路经过校门口,他都坚持让孩子独自穿过三条街巷,上学、回家。有时孩子回到家,见家门紧锁,也并不像其他孩子一样哭着四处找父母,因为他的父亲早就说过,“你自己想办法到附近任何可以去的地方。”
比尔·盖茨说:“培养孩子的独立性,不是让孩子仅具有独立的意识和态度就够了,必须让他自己去经历,扫除障碍。只有这样,孩子才能学到相应的知识和技能,才能用各种有效的方式自行解决问题。”
当他发现孩子有点热衷于使用电脑,并耗费两三个小时玩游戏时,盖茨和妻子决定,规定孩子每天使用电脑玩游戏的总时间只能达45分钟,周末则是一个小时,不过,利用电脑做功课的时间不在此限。
盖茨说:“在孩子成长至某个年龄之前,家长们应该知道孩子在互联网上看到些什么内容,以便能同孩子讨论。”他说:“我儿子问过我:‘我是否一辈子都要受这样的限制?’我告诉他:‘不,当你搬出去后,便能自设规矩了。’”
联系电话:0595-28125255
QQ:825421224
摩尔网站:http://www.cnmore.cn
联系地址:泉州市泉秀路农行大厦30D
联系人:陈小姐 |
 |
|